這種情況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經常碰到:客人要砍價,給了低價繼續砍,回復沒法做就消失。然后過段時間,或許是貨比三家后,還是覺得跟我們合作更好,于是就接受了價格,確認了訂單過來。
我的理解是,大錯特錯!明明有更好更柔和的處理手法,為什么要那么剛硬呢?
不是說堅持價格,堅持自我的做法不對,而是在這個思路的前提下,可以用一些技巧,用更好的方式來達到效果。
說白了,就是你賣了他,他還在幫你數錢。能做到這一步的,才是高手高手高高手。
那具體怎么做呢?
說白了就是心理博弈,就是讓客戶有“贏”的感覺,讓他覺得在談判中還是有所收獲,而不至于沒有臺階下,甚至覺得很沒面子。
我的思路是,做生意,最重要的是雙方高興。對方憋著一肚子氣的情況下,就算下單給你,心里也是不自在的。
如果突然有一個競爭對手跑出來,哪怕價格跟你一樣,他或許也會找別人。原因很簡單,在你這里他覺得尷尬,在別人這里或許就沒有這個感覺。
在我看來,當客人砍一個價格,但是我們做不了的時候,先不要輕易拒絕,也不要粗暴地一句“我們做不了這個價格”,或者“如果你能在別的地方買到,你找別家好了”。
因為這種話說出去,哪怕你真的價格不錯,但是聽在別人耳朵里就不是這個滋味。
我們可以用一個實際案例來分析一下,或許更加通俗易懂:
如果比你高,回頭再找你不遲。
如果比你低,那就可以以此為借口推翻先前目標價,重新跟你談價格。
如果價格差不多,那就賭誰沉不住氣,或許你就會繼續降價,或者給出更有誘惑力的條件。
所以這個處理手法,顯然不是最好的。這時候,更好的方法是,用一些技巧來適當引導一下。
比如跟客人說,這樣,如果您把數量增加15%,到3450pcs,我可以盡量向大老板爭取再降2美分,到4.98usd的單價。
為什么這么說?因為我這個表達有兩個潛臺詞:
第一,15%的數量不算太離譜,也在客人接受范圍里,哪怕到時對方拒絕,也有轉圜余地。但是如果你一開始就開口增加50%,對方如果拒絕,你如果要拿訂單從而接受,你就沒臺階下了。
第二,故意裝腔作勢抬出大老板這尊大佛,就是潛意識里讓客人知道,這個價格已經是big boss的特批了,的確是很好的價格。這就是一個心理暗示,等于暗示對方,我這個價格真的已經見底了,把老板的價格權限都全部放出來給你了,沒法繼續降了。
如果客人同意,行吧,增加數量可以,那就3450pcs,但是你還是要給我做到4.9美元,當然是好事。你最后“勉強”同意,也算一個轉圜,讓客人覺得你做了大的讓步,他有贏的感覺,覺得這個訂單賺到了,終于談下價格。
如果客人不同意,說不行,這個數量我們確定好的,都有銷售計劃,沒法增加了。
這種情況下,如果你不降到位,還是以2分錢的余地讓步到4.98,最后再磨磨唧唧幾次“勉強”卡在這個位置上,甚至再降1分,或許客人也差不多下單了。因為他覺得額外的福利爭取到了,他沒有答應你的條件,但是你還是降了2美分,最后居然還被殺掉1美分,賺大了。
哪怕你真的扛住4.8美分到最后,客戶或許也會下單,但是他的臺階有了,你的2美分降價是第一個臺階,但是你要求增加數量他不同意,你也接受了,這是第二個臺階。這兩個臺階給他一創造,對客人而言,是不是比一開始就咬死價格,客人貨比三家后無奈下單,心里要舒服得多?
當然,這個“數量臺階”,只是技巧之一;還可以同時加入“付款臺階”。
比如在略微降價的同時,把付款方式稍微變得激進一些,哪怕最后讓步,也等于主動讓出臺階讓客戶有贏的感覺,比你直接爽快答應,效果要好得多。
此外,這類臺階還可以有很多,大家動腦筋跟客戶在談判中慢慢搭建吧。
其實很多時候,我們雖然說殊途同歸,雖然說堅持,雖然說無需理會別人的無理要求,這些都沒錯??缮獗旧砭褪侨伺c人打交道的過程。